变化之妙,要有常态衬托才显得出来。一旦常态不存,余下的只是乱,不是变了。
读原文《中文的常态与变态》有感,遂总结常见变态。
1.动词弱化名词化
- 名词+动词→名词「的」动词
- 「作出了」、「进行了」、「造成了」
- 「知名度」、「可读性」
- 「众、们」
- 「之一」
2.被动语气
- 用生硬的被动语气来取代自然的主动语气
- 滥用发音近于英文by的「被」字
3.强加连接词
常见连接词:「和」、「与」、「及」、「以及」
4.滥用介词
「有关」、「关于」、「由于」、「使得」
5.副词
- 强加副词「成功地」
- 形容词强加「地」改为副词
- 副词片语太长,标点符号收费
6.形容词
滥用虚字「的」,且几乎一律前饰、不懂后饰
常有乐观的人士说,语言是活的,有如河流,不能阻其前进,所谓西化乃必然趋势。语言诚然是活的,但应该活得健康,不应带病延年。至于河流的比喻,也不能忘了两岸,否则泛滥也会成灾。西化的趋势当然也无可避免,但不宜太快、太甚,应该截长补短,而非以短害长。
颇有前卫作家不以杞人之忧为然,认为坚持中文的常规,会妨碍作家的创新。这句话我十分同情,因为我也是「过来人」了。「语法岂为我辈而设哉!」诗人本有越界的自由。我在本文强调中文的生态,原为一般写作说法,无意规范文学的创作。前卫作家大可放心去追逐缪思,不用碍手碍脚,作语法之奴。
不过有一点不可不知。中文发展了好几千年,从清通到高妙,自有千锤百炼的一套常态。谁要是不知常态为何物而贸然自诩为求变,其结果也许只是献拙,而非生巧。变化之妙,要有常态衬托才显得出来。一旦常态不存,余下的只是乱,不是变了。